top of page
作家相片编辑部

旅读系列 | 如何在台湾吃到舌头会跳舞



这是博士级吃货的养成记。


食物不仅仅是温饱,在这个“吃了什么,你就会变成什么”的时代,如何找到食物中的“知识”,也是一门学问呀!


在疫情期间,美学老师许斗达趁工作关系到访台湾两个月。在这个人人被困守家中的时间里,一张张美食、调酒、插花的照片上载到社群网站,多少人咬着牙的羡慕着。


也羡慕着全球抗疫期间,民众还可以自由活动的国家。


许斗达分享了这次在台湾隔离的故事。我们才发现,原来除了防疫旅馆之外,也可以在私人住宅进行隔离,只是膳食需要自理。也因此,让他发现台湾食材的大跃进。






他说,在2000年左右,很多从国外回归的台湾人,在餐饮业上模仿欧美的味道;直至近年来,自家农场生产出来的食材非常精致,可以输出国外的米其林餐厅使用。


他坦承,自己是个吃货,所以在工作中,也不忘安排美食的体验。例如台湾的米其林餐厅。若要比较马来西亚及台湾的差别,最大的不同就在“服务”。


“马来西亚的餐饮业也不差,只是服务一直没有到位,而台湾无论是味道及服务都在一个平衡点上。”


说起饮料,自然离不开茶和酒。


许斗达说,茶饮本是传统的饮料,大众对茶的知识拥有一定的了解,因此也会有注入创新元素的契机,例如 Tea Salon 或 Tea Lab 的概念,试着用 Expresso 的机器来调配饮料。


“也有一些酒吧,尝试用茶叶来做鸡尾酒的元素。” 除了调酒,台湾品牌的威士忌 Omar,也尝试结合在地的水果,酿制出拥有果香味的威士忌,也是一种很新奇的口感。


谈及此行最深刻的回忆,离不开精酿啤酒。


他分享,台湾的精酿啤酒是以二廿四节气命名,其中一款啤酒的名字为清明,酿制过程中有艾草,也说明了在清明的时节,祭拜烧纸钱出现的艾草味。这是日常中找回节庆的连接。


“前阵子马来西亚的风铃花盛开,成为了一时的话题,这其实也是我们找回与土地的契机。这和节气命名的精酿啤酒一样,试着找回人与土地的关系。”




点击看影片:


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